有话要说--中国农民工的生存状态

2008年05月02日
1
1

谁不知生命的可贵,
谁没有幸福的渴望,
一纸户口,
把我们绑在了穷乡僻壤。

谁不知私人矿井,没有安全保障;
谁不知鞭炮工厂,随时可能命丧;
除了用生命作赌,
我们还能怎样?

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,谁不心慌?
闻著垃圾散发的恶臭,谁觉得香?
我们也是共和国的公民,
从娘胎出生就没见过平等啥样。

谁不想穿得整洁漂亮?
谁不想住得明亮宽敞?
我们就那点儿微薄的收入,
如何养活妻儿爹娘?

我们也不愿,抛妻别子四处流浪,
家的温暖,谁不向往?
我们也不想,遭人白眼被送沙场,
提留税费,谁替我们交上?

让我们干的,只有"险累苦脏",
谁能三天,把工作找上?
我们不想被收容,遣送回乡,
不敢去租房,只能东躲西藏。

我们也是共和国公民,
只能在自己的祖国流浪。
走出那一亩三分地,
我们是一群待宰的羔羊。

我们是"盲流"不是"流氓",
用自己的血汗养活自己,不偷不抢。
我们是"盲流"不是"流氓",
用自己的双手双脚,追求梦想。

我们知道生命的可贵,
我们充满幸福的渴望,
我们是"盲流"不是"流氓",
我们唱著"盲流"之歌在祖国流浪...

--《"盲流"之歌》作者:不祥

"民工潮"--农村的"第三次改革"
(代 序)

"民工潮"出现在80年代中期,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,是中国农民走向市场、走向现代社会的特殊道路。随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,具有中国特色的"民工潮"如同滚动的雪球,队伍不断壮大。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表明,全国现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有14439万人。其中跨省的有4242万人,省内的有10197万人。在省内不一致的人口中,有2332万人是市区内人户分离的。 由此计算出,全国流动人口为12107万。专家预测,今后五年将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,每年新增农民打工人数将超过800万。

"民工潮"是农村的"第三次改革"推出的潮流。中国农村的第一次改革,使农民分得了土地。农村第二次改革,使农民得到了对承包地的自主经营权。因为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及个体经营的习性,这两次改革都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。但是在第二次改革之后,随著改革全面深入展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,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经济,难以实现产业化的要求,农业的比较效益日益低落,农民收入难以提高,只能解决温饱。同时,由於城乡二元经济结构,城市化滞后於工业化,於是,从人多地少、交通比较方便、靠近城市的地方开始,部分青年农民脱离农业,出去务工经商。这种少数人自发的行为,迅速引起"连锁反应",卷进去的人越来越多,成为一股洪流。在安徽这个"大包干"的发源地,从开始的外出当保姆,十来年已经发展出来一支民工大军。这么多的农民改变了有几千年历史的、以种地为本、以农庭经营为主的小生产者传统观念,离乡离土走向城市、走进工厂,其势头与影响绝不亚於"大包干"。

民工潮不是在党和政府的直接推动和组织下形成的,基本上是自发的,但同样是亿万农民的自我选择,因而势不可挡,并对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和深远影响。外出打工已成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。据调查,安徽省2000年,打工者寄回和带回的现金达264亿元,全省农民人均518元。在河南省社旗县,全县农村劳动力42万,全县常年务工人员有8万多人,年创效益5亿多元。还有4000多人次走出国门务工,其中常年在国外务工的有2000多人,年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。该县领导算了一笔帐,按一亩地年收入500元算,仅农民工打工一项,就等於为该县增加了100万亩耕地。(见2002年11月28日《农民日报》)。

农民工进城,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,农民工干的多数是苦、重、脏、险活,是城里人不愿意干的,满足了发达地区劳动力结构性需求,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在南方外向型个业中劳动的,绝大部分是农民工。据资料介绍,广东省外来务工者达1000多万,人口154万的东莞市外务工的就有500万。

大量农村劳力进入城市就业,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,加快了城乡资讯、劳力、资金、技术的交流,促进了城乡互补和共同发展。同时,大量的农民工外出,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,其无为经营的土地,逐步向种田能手和善於经营者集中,为农业结构调整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。

农民工具有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传统品德,吃苦耐劳,富於进取,适应性强,没有"铁饭碗"、"大锅饭"的历史包袱;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性;他们比较年轻,思想活跃,进可以到都市,退可以回农村,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特殊群体。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民学习知识、学习技能、获取资讯、学习经营的社会大学,对於培育新一代的工人阶级和市民,培养一批适合中国社会的经营人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
虽然我国正在加快城市化的步伐,但大部分城市的公用设施建设的速度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,还不得不从户口管理等方面对进入城市的人口加以限制。而农民进城就业,大多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定居的条件,因此还不能取得市民的资格。自发性的打工队伍,组织性差,暂时还不能得到城市社会团体的吸纳与保护。这些就使既是城市发展所需要、又为城市繁荣做出贡献的农民工,得不到相应的居民待遇和起码的社会保障。广东一些企业里,超时加班、克扣拖欠打工者的工资是家常便饭。专家估计珠江三角洲企业对打工者所欠工资数额超过10亿元。不少工厂劳动环境恶劣,有的厂家甚至让打工者在有毒的环境下工作,采取轮换辞退的办法,使他们在尚未发病时离开,以逃避责任。打工者受骗、受辱、受虐待的事更是发生多多。打工者要以暂住证、计生证、健康证、就业卡等以表明身份、接受管理,有的打工者身上的证件达14种之多,还要为此付出代价。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打工者每年办各种证要付出200多亿元,占他们总收入的9.3%。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开放最早、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,打工者的境遇尚且如此,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虽然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发文,取消了农民外出打工办证的高额负担,虽然有一些地方政府已把外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纳入了范围,虽然一些地方在农民工的维权方面作出了不少成绩,虽然户籍制度已有所放开,使一些农民工有了成为城市人的可能,但是,所有的这一切,离农民工的实际需求,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。

由於编幅关系,请按以下连结观看全文。

1
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要进城--生为农民太困苦

税负太重,农民的第一苦

受教育难,农民的第二苦


迁徙难,农民的第三苦


缺乏社会保障,农民的第四苦

1
1

来源    :    博客网
1
1
标签
返回页首

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。

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「隐私政策」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,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,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,如何联系我们。